查重资讯
>
应届毕业生如何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
应届毕业生如何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
PaperRed
2022-03-28
244


毕业生求职会第一次直观体验到学历对于就业的影响。名校有大把巨头公司来校招,每家招几十到几百个人不等,不少人轻松跨入门槛;普通学校多是中小型企业,难得来家名企却只招几个人,拼尽全力仍然一票难求。多数大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问题是:我的专业有哪些对口岗位?我的性格适合做什么,我如何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?我该怎么准备校招?今天就针对性解答应届毕业生如何找工作,早日摆脱学生思维,以下为本期大纲:

1、找工作一定要专业对口吗2、网络上性格测试靠谱吗3、为什么不能以爱好找工作4、我该怎么准备校招5、有必要参加社招吗

1、找工作一定要专业对口吗

专业工作,本身是非高薪非大众化的专业、要把自己当没专业对待;大众行业且岗位数量多的工作能让你在职场越走越宽。

校招中,不管哪个企业都会倾向于找某些专业的人(专业相关,不是一定),因为专业就像驾照一样,会不会开是另一回事,公司起码图个安心。毕业生也从小被洗脑,三句不离专业对口,自己画地为牢,导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。

其实,毕业三五年后,工作经历就会完全覆盖掉你的专业,企业只看你工作这几年干了什么,不管你以前是什么专业。另外,社会上大部分人都不从事本专业工作,尤其是冷门专业、天坑专业、。比如像考古、农学、气象学、茶艺,宗教学,一抓一大把,如果非要纠结专业对口,毕业就失业,像什么生物、化学、环境、土木,执着于专业对口,大概率要面临有毒有害、艰苦加低薪的现实。

到这里,就会有人跳出来,说专业不对口,简历都很难通过,人家根本不收你。我通常回一句:明知是火炕,还要坐以待毙,排着队往里跳,你自己不会主动建立与目标岗位的联系啊?

社会上大部分工作是个人就能干,没啥技术含量,你本来就没工作经验,企业也没指望你个毕业生能干的多好,在它眼里,你只要沾点边,尤其是做过些实习,就比很多对口专业的人要好。所以,要是没毕业就麻溜的去多做相关岗位的实习,要是再有人说我专业不对口,找不到那个实习。你傻啊,你都没毕业,什么东西可以证明你是这个专业的呢?自己好好想想。

至于已经面临校招,还没实习过的学生,在校园招聘中照样大胆投递各岗位,你好歹先看看它的招聘要求,比如采购,一边找个采购入门书籍研究一下,另一边网上搜索看看目标岗位实际干些什么,只要你在面试中谈的头头是道,面试官就会对叫你高看一等。

关于实际岗位选择,我围绕大众行业且岗位数量多大概介绍一些工作,大众行业意味着对应的公司数量多,关系到你职业发展的广度,再加上岗位多,找工作和以后跳槽容易。比如互联网的:产品运营、产品设计、产品策划、产品设计类、数据分析、视频剪辑、音频制作、研发、测试、运维、前端、后端等。制造业:各种制造工程师,项目管理、质量、工艺、成控、生产运营、物流,研发等。通用型岗位:行政、HR(招聘、绩效、薪酬福利、培训、员工关系、人力资源规划、HRBP),财务、采购、商务、市场、工会、党务等。

2、网络上性格测试靠谱吗

市场上各种性格测试是要你交智商税;社会和企业不会迎合你的性格,

网络上以MBTI为典型的职业性格测试,是照搬西方社会个人主义的性格理论,国内是集体主义精神,职场也向来以关系为主,这样的测试牛头不对马嘴,更别提生存压力的区别,实际面对医疗、教育、住房等不同制度及不同文化差异。性格测试完全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,光给相关机构交智商税,交完还是迷茫,不知道该干啥。

企业提供的岗位要么是为了维护企业运转,要么给企业增值,并不是为了满足个体的性格而存在。招聘你也不是觉得你性格适合,而是在考虑性价比的前提下,认为你合格能够被使用。自己做份工作也只是利益关系。对于个人而言,努力提高自己的光环加能力最重要,也就是学历、名企经历工作能力,光环背书能让你跨入更大的平台,能力决定你在平台的高度,这样才能找到相对符合自身价值观的工作---也就是三要素:钱多、事少、离家近。比如钱越多意味着工作压力越大,事情越多,没有三种好处都具备的工作,个人从中取舍才是最靠谱的方式。

3、为什么不能以爱好找工作

大部分年轻人喜欢追求人生意义,但是潜意识里都更喜欢成功;工作就是为了赚钱,兴趣爱好是一种奢侈品;在工作中主动获取成就感,是在职场里越走越顺的重要因素。

对于岗位的选择,应届毕业生最容易陷入有没有价值,有没有意义这个困境。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和远方。触动了无数人。这里就以高晓松本人作为典型例子,他表面兴趣是诗和远方,平时谈天说地却最喜欢说什么贵族、家学和赚大钱,另一边通过知识变现和文娱疯狂挣钱,所以表面上说追求人生意义,潜意识里还是赚钱成为人上人。

为什么学生会执着于找个自己喜欢的工作?原因在于大部分人从出生到成年都被父母和老师这样教育,导致自己潜意识里认为工作和兴趣深度绑定,现实是父母和老师大部分也不喜欢自身工作,混口饭吃而已,自己做不到就把想法转移到下一代。真正以兴趣为职业的,只有像音乐美术这样的艺术行业,还有醉心于学术研究的教授,最后就是那么一小撮确实干着自己感兴趣的职业,比如喜欢雕刻做了木匠,这是他的福气。

像大部分人,比如学设计的,就喜欢天天熬夜画图被老板骂被甲方骂吗?干程序员,就喜欢一边面对屎山代码,一边被产品经理指手画脚吗?做小姐的就喜欢被人日吗?那要是只喜欢性的宅男,岂不是只能当AV男优?

在社会里的大多数人,为了赚钱养家都不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,除非你有强大的的经济实力做后盾,这也是第一代理工农医,二代金融法律,三代人文艺术的来源。

要是给你百万年薪,不管什么岗位,就算是你最讨厌的照样干的爽,这是金钱和权力的强大加持。工作能顺风顺水的重要因素,是先不谈喜不喜欢,努力把工作做好,让上级喜欢,长期下来形成马太效应,越是有正向反馈,自己越有成就感,干的越好也越喜欢这份工作,成就感才是职业喜好的根本原因,只要有这点,任何岗位都可以胜任。

4、我该怎么准备校招

提前获取往届校招企业信息事半功倍;校招不仅仅仅参与本校企业招聘;抛弃学生思维,选择海投将化被动为主动;个人要学会最大化利用社会资源。

我发现大学生有个共同特点,总是迷茫自己到底该做什么,对工作没有概念,光想不行动。你知道本校有哪些企业会来招聘?具体有哪些岗位?职位描述是什么吗?与其迷茫焦虑,为什么不提前调查一下呢?大多数都缺乏这个意识,光呆呆等着排队被宠幸。

事实上,每年来本校招聘的企业起码有90%都是一样的,你只要上学校的就业信息网,把去年一整来开宣讲会的公司及招聘信息都看一遍,提前熟悉公司、岗位、职位要求,才能知道摆在你桌上的有哪些选择,提早做好相应准备。当你对企业如数家珍,熟悉对方的要求,自己就心里有数了。

大部分毕业生只会在本校找工作,要是名校还好说,一般学校的企业质量普遍很差,大学生排着队被辣鸡公司收割,校招是应届毕业生最容易就业的渠道,也是最容易踩坑成为廉价劳动力的渠道。

校招其实可以参加本校,本市、本省甚至全国各学校的校园招聘,这里不是让你全国各地到处投,而是比如本身学校不好的话,重点关注本市或省会的名校,因为路程近省钱,自己也更熟悉,做好简历转战其他学校寻找机会。每年都有执行力强的人去其他学校,大大方方投递面试并获取工作机会,只是你不知道而已。有的企业特别是单独开宣讲会的存在非名校不接,但同样存在不少企业给机会,尤其是在双选会面对面的校招下,企业核心诉求是招人干活,只要你表现好点,被直接签下再正常不过了。

至于其他学校宣讲信息,除了目标院校的官网,还有便捷的第三方应届生求职网站,会自动抓取高校的宣讲信息,其中做的比较好的叫海投网,全国所有高校的宣讲信息都抓取进去了,比如选定广东,城市深圳“”,就会跳出所有在深大学的近期宣讲会,自行查找即可,如下图:

除了正常校招,像老师及师兄师姐的内推渠道要充分利用起来,他们有各种的人脉关系和资源信息。主动将简历写好发过去,问问是否实习或者内推机会,成功几率比校招高得多。但是个人也得注意鉴别公司好坏,我做过一份企业打分表发在推文关于行业和企业,需要关注哪些信息里,自行获取打分即可。

另外,一边找找关系还不错,已经在实习的同学,问问有没有合适的岗位,能不能内部推荐。另一边多和面霸同学聊聊实际面试问题,在自己身上差缺补漏,更好备战秋招和春招。

5、有必要参加社招吗

大胆投递社招无经验以及1-3年相关经验的工作,同一家公司不同岗位都可以投递,不同求职软件上的同一家公司也同时投递。

社招的成功概率往往比校招大,因为校招竞争反而更激烈,稍微来个好点的企业就抢破头。另外还充斥着什么无领导小组讨论,这种方式非常不尊重面试者,选出来只是会耍嘴皮子的人,这种是企业在校招中欺负应届毕业生,看耍猴一样罢了,贼傻B

社招则不一样,照样欢迎应届毕业生来应聘,企业数量多岗位多,个人选择性宽阔,反而竞争没这么激烈。也不会采用上述面试方法,基本都是单面,只有非常垃圾的企业才有,直接拒了就行。

岗位要求写无经验或1-3年相关经验的工作,都是很浅的初级岗位,企业也没指望你来了就能用,大多数默认应届生也行,另外同一家企业在不同招聘软件上,发布的岗位数量和内容会有一些不同,这些很少有毕业生知道。在下载主流招聘APP后(前程无忧、智联招聘以及猎聘网),大量投递简历,同一家不同岗位只要感兴趣也投,就算不同软件重复投递也没关系,问起来就表示强烈想进贵司的意愿,机会是靠个人争取,只有海投才能获得更多实战机会。